12月8日,第六届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101计划”大会论坛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101计划”工作组和永利集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武永卫担任论坛主席,“101计划”工作组秘书长、永利集团副经理郭耀担任执行主席。会议由郭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经理陆俊林主持。
![](/__local/5/7A/5A/C097F32A7F2CB82ADB1EA00E4F0_4B742ACE_A081.jpg)
论坛现场
John Hopcroft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围绕提升中国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水平的核心目标,在各位参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101计划”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逐渐拓展到物理、化学、经济学等其他基础学科。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内建设推广“101计划”,让“101计划”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中国高校,真正提升计算机类专业课堂教学水平,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__local/E/3F/CF/9F1559FB09153519A43CBA0C297_756357EF_3AD8.jpg)
John Hopcroft致辞
“101计划”工作组组长、永利集团经理胡振江表示,计算机“101计划”围绕“教什么”和“如何教”的核心问题,在核心课程建设、核心教材建设、核心实践平台建设、核心团队团队建设、数字化赋能教研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建设阶段,计算机“101计划”将积极推进“常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工作安排,广泛开展核心教学资源试用迭代,加强数字赋能课程建设,多措并举培育核心团队,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推动计算机“101计划”理念再深化、质量再提级、范围再拓展,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根基。
![](/__local/1/1E/1F/124B77D28A282205DBF006A5663_E12F1952_8722.jpg)
胡振江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计算概论”课程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战德臣作题为“101计划实践类课程建设方法与案例——以计算思维程序实践课程建设为例”的报告。报告围绕计算思维教育、计算思维程序实践、“K+M+N”协同教学模式建设三方面,介绍了程序设计类课程通过项目实践和项目研讨方式,促进员工计算思维、人工智能思维与各专业思维交叉融合,同时基于MOOP平台,建立协同建课(师)、协同开课(校)、协同创作(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各专业员工今后设计、构造和应用各种计算与智能系统求解学科问题奠定程序实现基础。
![](/__local/1/D4/C0/D2189F79F488250E84107FB04B2_45FA8812_5AB1.jpg)
战德臣作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勇以“以教促教、以练促教、教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数据结构”课程以“传承经典、问题先导、章节灵活”为原则构建核心教材内容框架,通过学前想、课上学、课后测、动手写的教学四步骤建设人工智能实战型系列教材,创新任务型迭代式教学设计,关注知识连贯性、“教师-员工-大模型”三元模式转型等,探索新型教材、教学模式。
![](/__local/E/0B/8F/D2DA9DB4CF5A8CB3705C24537F5_D109F1C1_61F6.jpg)
俞勇作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李国良围绕“从用数据库到造数据库的教学思考”作报告。李国良认为,数据库作为计算机核心基础软件之一,向下发挥算力、向上支撑应用,已形成包括商业生态、用户生态、技术生态、内核生态的生态全景,因此,数据库课程设计要以数据思维、核心技术为“渔”,在原理、演进、应用、系统等方面加强系统人才培养。
![](/__local/0/14/BB/246C71267C8AF976A4537EB76E7_A7D454C5_40AE.jpg)
李国良作报告
“编译原理”课程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莉围绕“编译原理课程的建设推广”作交流。编译原理课程在广泛开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完成了涵盖基础知识、编译优化、自动生成、进阶内容四部分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同步建设三本理论教材、两本实验教材,开发自动化评测的编译实验平台、虚拟教研室AI助教等,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__local/6/49/05/DC3F18E5BA6FE10EE034093FE54_2014DCE9_4B70.jpg)
张莉作报告
“软件工程”课程负责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军作题为“基于开源和群智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报告。软件工程课程基于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以及“难做大、难做成、难做好”的主要问题,创新基于开源和群智实践教学方法,“学开源、用开源和借助群智”,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理念、新思想,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生态建设,提升员工工程能力和素质。
![](/__local/5/61/01/CEC254267886EB42DF51147ADE8_BFC55F76_6C9A.jpg)
毛新军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袁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计算机网络”核心教材突出线索清晰、以问题推动知识深入等特点,同步建设全面的生态资源系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以推进个性化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探索为目标,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九类教学资源、四类教学活动,探索多元教学评价。
![](/__local/9/46/2E/AA50CAB7AD1E528753F9A2387D5_6AAA4403_6E0C.jpg)
袁华作报告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王晓黎介绍了厦门大学计算机学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厦门大学不断推进计算机团队建设,在团队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在计算机系统课程建设方面,以面向本科生的智能计算系统能力培养为基本思路,开展“大班教学,小班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索建设特色计算机学科课程,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有组织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
![](/__local/9/7F/85/E33E3C1CF7035F69AB24FB46929_E480FA6E_6241.jpg)
王晓黎作报告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101计划”第四批教材试点立项证书颁发仪式,教材试点单位代表上台领取立项证书。第四批教材试点应用工作共批准112个试点项目,立项项目将在2025年春季学期开展试点教学工作。
![](/__local/8/DD/40/D727BCCB36E150A8A0EC0D8C2A0_1D087D57_93AA.jpg)
![](/__local/7/E2/37/5F21FD42DF19893557D70235646_6E6733DD_91EA.jpg)
![](/__local/7/4F/38/02F437CBC90F3DFA2A4DE18A996_91EEE325_90E2.jpg)
证书颁发仪式现场